后勤党总支组织党员集中学习“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网络公开课第二讲

时间:2021-04-08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动员推进会的部署要求,引导后勤广大职工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后勤党总支于4月7日下午组织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学习“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网络公开课第二讲。

 此次党史课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专题讲授“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王炳林教授从“伟大精神从何而来、伟大精神的精髓要义是什么、新时代弘扬伟大精神的意义何在”三个方面阐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的过程中孕育的伟大精神。

 王教授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苦难中的奋起抗争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也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这些伟大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通过此次学习,后勤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深刻领会到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抗战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特区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后勤党总支书记潘华珍指出后勤党员及员工骨干将要在党史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力量和智慧,通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党史学习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理想、为民、爱国、奋斗、创新五个方面学习和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工作中追求崇高的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做好服务,以实际行动向建校80周年,建党100周年献礼!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电话 | 010-88816861,010-88817823